第六十九章  归途-《宋鼎》
            
            
            
                
    第(1/3)页
    婚礼之后,还有次日的“赏贺”、“答贺礼”,三日后的“送三朝礼”,七日后的“拜门”、“会郎”,一月后的“贺满月会亲”。这些都是整个婚礼流程的一部分。小门小户自然能省则省,主要是办在迎亲当日,但似贾、吕两家,自然是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必要做到十成十。
    故而待到贾旭带着吕妙晴和十六个陪嫁丫鬟启程南返时,已经是三月下旬了。
    这十六个陪嫁丫鬟,俱是比吕妙晴年纪稍小的远房亲眷、或者家中老仆家的女儿、孙女,容貌上自然都不错,至少也算是中上之姿。各家长辈为了自己的前途,攀龙附凤,藉此讨好贾、吕两家,而对于这些年轻女子来说,能成为吕妙晴的陪嫁丫鬟,也比给别家做奴婢要强得多。
    可贾旭有点消受不了这泼天的性福。与风尘女子各取所需、走肾别走心不同,这些陪嫁丫鬟,是将自己的一生押注于一人之身,若是贾旭随便玩玩,然后累得人家一辈子进退不能,这种心理负担,对于脑子里装着一颗后世灵魂的贾旭来说,也是颇为沉重。
    故而他与吕妙晴商议,除两个自幼与吕妙晴相熟、情同姐妹的之外,其余的暂且现在府中伺候,待将来时机成熟,可许配给昌化军各重要将领为妻。像姜才、王文军、冯国旭,甚至是陆秀夫,都还是单身,张世杰在北方原有妻妾,只是现在看来短时间内也难以再相见。即使她们只是吕家远亲、家仆之女,可对这些偏远边军的营指挥使来说,能与吕文德扯上哪怕一丝关系,也是难得的高攀。而站在这些丫鬟的角度看,从伺候人的下人,转而成为年轻有为的文武官员的正室夫人,乃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梦里都不敢想的好事,又能有什么不乐意的?
    至于贾旭,当然也存了借机笼络众将的心思。虽然目前昌化军下属诸文武对贾旭都是服气的,但毕竟只是草创阶段,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的例子还少么?将来摊子越滚越大之后,难免不出现些利益纠葛,自然不能把什么都寄希望于个人魅力上。
    贾旭这次南归,带回来的自然不止十六个陪嫁丫鬟,还有数额巨大的财富。
    贾旭在婚礼前后对贾似道的交游安排极其配合,每日周游于各府邸酒肆之间,不是因为贾旭好酒,而是因为他与贾似道说好,这次婚礼收受的所有贺礼,都归他所有。而最终的“收获”,也真的没让他失望:整个临安官场、大半州府官员和统军将领、城中的皇族勋贵,且不论数额多寡,几乎个个都送了礼单。宋理宗赵昀也兑现了自己要给贾旭的婚礼送一份厚礼的承诺,不算给吕妙晴御赐的首饰,光铜钱就赏了一百万贯。而贾旭将礼单中的各种金器、玉器、丝绸布帛,挑最好的给还在昌化的杜韵茹、王靖瑶各留了两套,自己偷偷给姜盼盼选了一套,又给十六个陪嫁丫鬟每人赏了一套,其余的尽皆在市面上出售,换成铜钱,加上本就直接送钱的,拢共有一千五六百万贯之巨。这还不算送名人字画、田产地契的,贾旭专门安排了一个人留在临安慢慢出售,待到全部售出,估计总数轻松突破两千万贯。
    贾、吕两家的一场婚礼,光收的礼金就达到大宋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朝廷天天哭着喊着没钱,不断地加税、扩大垄断经营的范围,可这哪像没钱的样子?
    只是贾旭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他只知道这些钱够他在昌化军挥霍一段时间了,很多原本因为钱财吃紧而进展缓慢的事情,也终于可以提上议程、加快速度推行了。
    除了婚礼礼金之外,吕家还给了吕妙晴一笔不菲的嫁妆,贾旭估计至少也要值个一二百万贯。这笔钱他目前倒是不惦记,任由吕妙晴自己经营,只要昌化军发展好了,自然亏不了。
    唯一让他有些不好处理的,则是吕妙晴的另一桩“陪嫁”。要说吕文德不愧是军方大佬,出手就是与众不同——他竟在军中选拔精锐,给女儿陪嫁了一营私兵!而私兵的统领,乃是吕文德的侄子吕师宪。
    吕文德倒不是有什么别的意思,吕师宪的父亲是吕文德的弟弟吕文信,在忽必烈南侵时率舟师与蒙古军战于长江之上,不利,壮烈殉国。吕文德将其派往贾旭处,是想加深与贾似道的联系,在贾旭这个冉冉升起的地方实力派处下注,但在贾旭心中,对这支吕家私兵,其实颇有些难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