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归途-《宋鼎》
            
            
            
                
    第(2/3)页
    昌化军现有各部,无论是最先组建后向其他各营不断输出人才的“新兵营”、在流徙罪民中选拔表现优良者成立的流徙营、姜才手下的水营,还是汉黎混杂的占城驻屯营、负责城内治安的巡捕营,所操演的阵型战法也无甚奇特之处,除一开始的百余名种子外,都是新募的良家子,却尤其注重纪律。而这五百人的私兵,乃是吕文德手下各部的精锐,个人战力俱是优中选优,但论到习性做派,却是贾旭最不喜的老兵油子。
    贾旭有心对其军纪进行整肃,只是碍于吕妙晴的面子不好下手,毕竟那是吕文德陪嫁来的私兵,而且吕师宪十七八岁的年纪,正是年轻气盛,贾旭担心处理不好,反而导致刚刚彻底结盟的贾、吕两家生了嫌隙。
    最终还是吕妙晴洞悉其弊,贾旭并没有跟她说什么,她却猜到贾旭这几日在忧虑何事。众人终于离开临安上船南行的第二日,便以年纪太轻还需历练的理由、用主母的身份直接在船上解了吕师宪的职,改任随行的王文君为指挥使,而吕师宪,则令其到昌化之后去负责巡捕营。
    吕师宪气急,却被吕妙晴指着鼻子臭骂一顿,告诉他若是不服,现在就下小舟滚回临安去。吕师宪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是拗不过这位表姐,最终便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贾旭自然是高兴得很,为了答谢夫人,正经卖了力气,这几天早晨都是扶着舱门出来的。王文军早就不想管理巡捕营了,这次随着贾旭北返,本也是借机偷懒,如今一下成了一营指挥,简直是天降洪福,更是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有吕师宪闷闷不乐,好在毕竟少年人心性,一路上吕妙晴多加安抚,贾旭刻意地笼络,加上王文君整日给他讲昌化军各种新奇故事,没过几天,便不再那么执拗,也能与大家和煦相处了。
    贾旭此次南下,还带着大量招徕的流民。数万人自然不可能一起南下,先前就已经陆续有人起运了。还有部分流民目前滞留在镇江府,由李庭芝派人暂时照应着。这部分人大部分是四川一带的流民,因为先前兵灾逃难,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过久,体质较弱,贾旭特意请求李庭芝在镇江府的江边划出一块区域,让他们暂居时日,主要是吃几顿饱饭,恢复下体力,否则一路海波,怕是要经受不住。
    而其余的大部,则随贾旭一同南下。近两百艘海船乃是贾似道帮忙调配,可惜到了昌化之后却不能如之前般扣下,而是要装满生铁和铁器后运回临安。至于贾旭要贾似道为其特意定制的十艘福船,还要过几个月才能完造下水,贾旭则要贾似道再给他搞五百水兵,待新船下水后一同南来。
    浩浩荡荡的船队,要想始终保持队形,行进起来便慢得很,而且沿途补给时间大增。贾旭归心似箭,紧赶慢赶,像再次路过泉州、广州这般大港,终究也没有下船一观,等到船队到达昌化军,已经是五月初八日了。
    回到了阔别近半年的昌化,贾旭心中很是感慨。临安虽好,可他深知其繁华将逝、不可久持。而昌化军虽不似临安那般物华天宝、俊杰荟萃,却是自己的根基,凝聚了大量的心血,如今正日新月异、朝气蓬勃。
    以陆秀夫为首的昌化军诸文武到港口迎接,在码头寒暄了几句,便引着贾旭向新城而去。贾旭看着沿途的施工场景,知道临走前安排的旧城搬迁工作已经如期启动,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原本破旧逼仄的旧县城已被拆除大半,人员俱已搬迁至东面的新城,而原本靠海这一片,要陆续建成三座港口,北侧是专供铁厂装船的货港,东侧是往来贸易的民港,南侧则是水营的军港。
    城东的新城,也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先期前来的流民,许多在新城分到了房子,简单安顿之后,都已经开始在各处工地上做工,让整个新城的建设进度加快了许多。
    规划中的新城已见雏形。占地近三百亩的市中心广场地面已经平整完毕,铺着含铁矿渣的混凝土,十分的坚固。广场中心微微隆起,与四周形成缓坡,是为了排水之用,只是正中间特意垒砌的台基,贾旭只说预留,却没说要建什么,颇为让施工人员不解。
    广场四周有环路,然后再分出六条宽阔道路,向四方辐射,笔直地将规划中的新城分作六个区域。而环着中心广场,则计划依次建设贾旭的私邸、政务中心、军务中心、医务中心、商务中心和娱乐中心(就是答应姜盼盼要建的剧院),目前贾旭的私邸和政务中心已经建成,其他的都还没开始建设,只是留出了空地。目前城中主要的施工力量正在集中建设流民的安置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