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于是他们被教如何教别人识字,如何按表格领粮,如何带着当地人挖出第一条排水槽、搭起第一座储粮间。 皮特看着图纸,忽然明白了,他们不是临时援助,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要让那片土地从此不再挨饿。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要复制的是赤潮本身。” 第六天谈的是地方政治,是从根上改结构。 整日不讲工具、不讲工程,全是权力。 讲师在黑板写下一行醒目的字:“援助对象是百姓,而非贵族。” 最重要的是贵族不得干涉配粮、不得查账、不得指挥、不得插手分工,礼节必须做足,但权力一项不能放。 这天皮特他们被教如何维持体面,如何让贵族站在仪式前排却不能发令,如何让他们旁听会议却无法插手,如何给一份象征性的荣誉但不交出实际权力。 讲师总结得很冷静:“让他们有面子,却在制度上被架空。” 皮特听得头皮发麻,援助队的到来,是把赤潮的行政骨架悄悄嵌进旧贵族的领地里,用制度而不是刀剑重写秩序。 第七天讲的是长远战略,是为未来三年铺路。 整面墙换成了北境的地图,军政官员用长杆逐一敲着那些雪线里的村镇: 哪里冬死率最高、哪里是潜在补给线、哪些村镇一旦稳住能带动周围四到六个村落、又有哪些贵族最容易被民心抛弃。 随后讲师展开了新的三年计划,比起之前的所有课程更像一份赤潮的整体蓝图: 第一年,稳住人口,确保无人因寒冷与饥荒死亡。 建立粮权分配点与临时户籍所,让村镇重新归拢,不再外逃。 所有救援动作围绕一个目的,让底层人活下来,并知道是赤潮让他们活下来。 第二年,输出制度,瓦解旧权威。 推行赤潮的户籍、配额与账册法。让底层学会识字、记账、分工。 旧贵族在表面上保留头衔,但税权、粮权与劳务权逐渐从他们手里被剥离。 让村镇开始依赖赤潮的官员,而不是依赖领主。 第三年:完成从属,纳入赤潮秩序。 村镇主动上缴账册与产量表;使用赤潮的资源凭证作为主要结算; 赤潮派驻常驻书记官与监察员,不宣布兼并,但事实上的行政从属已成定局。 北境如同被缝成一整片,赤潮成为唯一的中心。 讲师在间隙里淡淡总结:“这三年不是援助三年,而是重塑三年。三年之后,北境会习惯赤潮,贵族会依赖赤潮,村镇会主动靠向赤潮。 你们不是援助官,而是未来北境秩序的播种者。” 训练厅安静得仿佛连呼吸都小声。 而培训的最后时刻,讲师合上厚册,语气柔和了些:“虽然时间短,但你们本就是赤潮培养的基层官员。救人、记账、稳局面,你们都做过。 这七天只是让你们把这些重新梳理一遍,如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翻开赤潮小册,所有问题在那里都有答案。” 他环视一圈,“出去之后,记住你们代表的是赤潮的脸面。愿你们一路顺遂,也愿你们的脚步让北境重新亮起来。” ………… 七天后,皮特坐在出发的马车上。 车轮碾过融雪的泥痕,发出沉闷的声响,带着一点黏腻。 他抱着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小册子,像还停留在训练厅的长桌前。 皮特的心情说不清。 期待有能去做点真正给别人希望的事,以及升官发财。 茫然也有,第一座村子是什么样?当地贵族会不会阻拦? 赤潮城的外墙在雾里渐渐拉远,城上那面熟悉的红色旗帜还在风中摆动,却已模糊成一抹暖色,粘在灰白的天际。 皮特忽然意识到,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在旗帜下做事。 他要把那抹颜色带到别人看不见火光的地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