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路易斯答道:“所以你一个人搞不定的,我们来。” 之后赤潮的工匠与理事官实地考察,发现地下竟蕴藏稀有矿盐。 赤潮派人修筑道路、建设仓库,短短一年这片贫瘠的土地便成了冬盐石的产地。 当地特产冬盐石与赤潮炼金工坊建立了长期供货协定,工坊回收成品,再分配至北境各地或者销往南方。 路易斯的介入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 她靠着赤潮的分红咸鱼翻身,成了北境最富的寡妇。 前夫的家族试图重新接近她,却被她一脚踢开。 如今她带着孩子安稳生活,感激而敬畏地称路易斯为北境真正的恩主。 格兰特夫人站在仓库外,看到路易斯眼中闪着光。 她语气带着掩不住的激动:“若不是您,我与孩子早就饿死在那片冻土上。是赤潮让我们活了下来。” 路易斯听完,微微点头:“你的感激,我接下。记得回去继续让仓运按时上报,赤潮不会让帮过的人失望。” 不只是这些示范点,整个北境东南部以赤潮为中心的经济链条彻底成型。 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路易斯在赤潮体制中推行的完整经济计划的结果。 他通过理事厅设立跨领地的分工制度与贸易协定,统一规划资源与劳作分配,避免内部重复与冲突,让每一份劳力与产出都能精确地投入最需要的领域。 赤潮因地制宜为各地制定生产计划与配额,按照地理与资源优势划分职能:有的负责原料采掘,有的专注农耕畜养,有的从事冶炼与加工。 所有贵族与领民都被纳入系统,生产结果按比例回报,需求则通过赤潮理事厅调拨的物资凭证或统一金币结算完成。 这种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处。 贸易流通更高效,内部竞争被彻底消除。 物资分配稳定,粮价与铁价不再波动。 赤潮的调拨机制让资源在北境内形成闭环,任何一地的繁荣都会反馈至整体。 同时赤潮提供的资金、技术与运输网络帮助各地快速重建,缩短了灾后复苏周期。 短短两年,北境东南部的经济开始自行运转,形成互补互利的“赤潮经济圈”,令所有依附于帝国旧制的贵族都惊叹于其效率。 北部矿区负责原料供应、东部平原负责粮食与畜产、南部工坊负责制造与加工、赤潮城负责指挥与分配。 所有账目由理事厅集中监控,报表上传赤潮主城数据库。 经济体统一、资源互补、竞争消失,形成了特殊的“赤潮经济圈”。 贵族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反差,财富倍增,却失去独立,他们却乐此不疲,因为一切顺畅、收入稳定。 酒宴上,贵族们笑着自嘲:“我们不再是领主,是赤潮的股东。” 于是路易斯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汇成一幅巨大的画: 经济由理事厅统筹,消弭内部竞争。 教育普及,让识字率与秩序一同生根。 军政分离,骑士服从理事厅调令。 资源共享,贸易以凭证代币代替金币。 监察体系渗透每一个乡镇,确保规则不被破坏。 北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财富在流转中集中,赤潮成了核心的心脏,其他领地成了连着血管的器官。 当然谁离开了赤潮,就会立刻枯萎。 北境东南部的每一个角落都被赤潮体制改写。 矿区不再为贵族私斗而荒废,农地不再因税负过重而荒芜。 教师在学堂教孩子读写、讲述《赤潮故事》。 村民们一见到赤潮旗帜便会下意识地行礼,因为他们清楚,温暖的炉火、仓里的口粮、能识字的孩子,都是路易斯赐的。 赤潮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庇护他们的制度本身。 于是路易斯的车队每到一处,街头自发夹道欢迎。 吟游诗人唱起《赤潮颂》,孩童高喊“赤潮万岁”,妇人们将花环抛向骑士的马前。 赤潮骑士团的年轻成员热血沸腾,被民众崇拜包围。 科萨与格雷被人簇拥,真切地感受到,身为赤潮骑士的荣耀。 约恩骑在路易斯马车身侧,望着沿途的旗帜与人海,心中充满自豪,这支队伍,是他老大的威仪,也是北境的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