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筹谋南诏-《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3)页
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以前其他旧五诏,分别在洱海的东西北三面。
南诏统一时,和白蛮联盟,相互融合,因此南诏的政治主体,又称为白蛮,而其他五诏,则称为乌蛮。
李隆基时期,开元二十六年,大唐帮助南诏统一了其他五诏,原因是其他五诏比较野蛮,经常劫掠大唐边境,而南诏和大唐亲近,因此李隆基想让南诏管着其他五诏,以安边境,同时又可以联合对抗吐蕃。
可以说,是李隆基一手把南诏养大的。
但是,统一后的南诏,势力壮大,野心膨胀,开始染指滇东地区,这才让李璘带兵出击。
可惜李璘大败,南诏进一步做大。
南诏除了核心地区的五诏之外,东南的黑齿蛮、西南金齿蛮等十几個部落也对南诏有意见。
东南黑齿蛮等地,即是今天的老挝一带,西南金齿蛮等地,即是今天的德宏、保山一带。
封常清明白李琩的意思,道:“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大唐能支持南诏统一其他五诏,现在也可以支持其他五诏分化南诏。”
“正是。”李琩点头,转道:“对吐蕃如何防范,常清可有计策?”
封常清道:“先前李璘打南诏时,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尚在吐蕃手里,积石山、磨环川、苏毗也被吐蕃牢牢掌控,因此吐蕃可以发兵威胁剑南。但现在,青海湖、黄河九曲之地、积石山、磨环川都在我们手里,苏毗地区也从吐蕃分化出来,吐蕃难以对剑南形成军事威胁。加之王忠嗣镇陇右,安思顺守河西,他们合力将吐蕃拖在苏毗,想必吐蕃不敢轻举妄动。”
李琩道:“我想给拉拢吐蕃,让他们一起打南诏。”
封常清道:“吐蕃恐怕不会出力。”
李琩道:“不用吐蕃出力,我们拉拢吐蕃,一是让吐蕃不捣乱,二是让南诏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挫其士气。”
“陛下圣明。”封常清赞同李琩的话,想了想,道:“既要拉拢吐蕃,又要相助骠国、真腊等复国,还要支持原五诏、金齿蛮、黑齿蛮等生乱,如此行动的话,恐怕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对南诏出兵。”
李琩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万全准备,才能一击制胜。”
很多仗在没打之前,其实胜负已经决定了,军事行动,只是最后的结果呈现。
而且现在南诏的实力,远不是现在的契丹可以比的,一两年的筹备,已经算短了。
历史上,吐蕃攻不下川西的维州,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培养一个吐蕃美女,嫁给维州城的将军,二十年间生了两个孩子,二十年后,吐蕃攻维州,两子为内应,维州城陷落,吐蕃将维州城改为无忧城。
对比这事,李琩觉得这点筹备时间不算什么。
封常清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觉得长,是因为他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点成绩,然后好解甲归田。
但李琩的筹划完全没有问题,封常清只能全力配合,暗道:“功成不必在我。”
李琩和封常清对南诏的事定了调,然后召高仙芝、马璘和李晟入朝,让他们联合杨玄璬、王忠嗣、安南的辛云京、浑瑊筹划行事。
高仙芝统领全局。
马璘现任剑南节度使,他之前在李璘打南诏时,出兵支援剑南,中了吐蕃的埋伏,吃了一次大亏,因此很能领会李琩的意图,回去之后,立刻着手筹划安排。
李晟是剑南副使,历史上,他就数次击败吐蕃和南诏的联军。
辛云京现任安南节度使,浑瑊任副使,论打仗,浑瑊比辛云京在行,但辛云京先前跟李琩太久,资历更深,威望更高。
至于王忠嗣,则负责盯着吐蕃。
……
继德四年下半年,基本无大事发生,大唐在平静中,慢慢发展。
继德五年,占城稻经过前两年的试点成功,开始在南方地区推广,同时曲辕犁推至大唐全境。
雕版印刷逐步成熟,书籍价格下降,两税法稳步推行,盐业在卓筒井的开采下,也越来越发达。
安史之乱的破坏相比于历史上,已经被压到最小,李琩把自己的班底带过来,又给朝廷换了一次血,再加上改制和技术开发,大唐繁荣已经超过天宝年间,政治比天宝年间清明不止一个层次。
大唐上下,对李琩一片高歌颂德之声。
与此同时,南诏内忧外患。
外患是骠国、真腊先后起兵,反叛南诏,接着吐蕃与大唐亲密会谈,颇有会盟之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