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的画里出现了满山杏黄,出现了小湖碧水,出现了寺门和尚。 往来客驻足望他,他的画里是来往客,他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春秋,他们带着故事来到这里,拜了自己的佛,安了自己的心。 有人花高价买他的画,但他没有卖,因为此行他带的画纸不多,自己都不知能否画完这景,他可舍不得卖。 少年执笔,人间烟雨,来往旅客有人在陈知命身旁讲起了自己见过的一些美景,经历的一些事,有人开头,便陆续的有更多人在哪里述说,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只为听一听这些来自各地的故事,各处的烟雨,那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陈知命提供灵感,毕竟陈知命的画功摆在那里,谁能想到会引发这一场来自各地旅人的故事分享,但也让陈知命因此对这天下更多了解了一些,比如花城的万花盛会,千灯节,姑苏的烟雨过江,云镇的清涟河,千年古巷。 旁晚时分,游客散去,陈知命他们因为还小,所以留在了寺里,他来到大殿前,看见了白天那个站在寺门前的和尚。 和尚很老,看起来快有百岁了,老和尚依旧是在打扫地面的落叶,陈知命问他,做了多久的和尚,和尚说,做了几十年了,陈知命又问他为何出家,老和尚回答,自己罪孽太深。 老和尚守在寺里几十年了,陈知命跟他说了自己的见解,觉得老和尚这是画地为牢,走不出自己给自己加附的枷锁,不如去天下看看,走一里路,行一里善。 老和尚若有所思 第二日,陈知命没有看到老和尚,但却看到了寺里的方丈,他来到陈知命面前向他道谢,他说多谢陈知命一语点醒了他的师弟,让他走出了困着自己多年的牢笼。 如今师弟终于踏出了这个待了几十年不敢踏出一步的地方,走出来寺庙,走出了此山。 陈知命问方丈,老和尚去了哪里。 方丈说,路在脚下,不问去处,只求走一里路,行一里善。 方丈看陈知命的手猜到了陈知命这是一双弹琴的手,于是在陈知命临行前送给他一本琴谱,说是多年前故友所赠,如今他赠与陈知命,也算是没有辜负故友,陈知命没有拒绝,只是趁方丈不注意时捐了些许香火钱,并且留下了一张画作,画里,有寺,有山,有水,有树,还有一个扫地的老和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