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了,楼兰教授呢?” 郑兴国的随意,让对面的王灿忍不住一巴掌摔到自己脸上。 用手捂住脸,纠结片刻,王灿沉声说道:“都是真的!” “那个莱茵钢铁报送的资料,从里到外全都是真的。” “首先是他们的研发工厂区,除了山里的保密区域没让咱们进去,留在山外的研发工厂区,就有足足1.2万亩。” “芯片制造,就躲在这1.2万亩的土地上的一个小仓库里。” “用的是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淘来的零件,做成的紫外光光刻机,非常简陋,要不是我亲眼看见有芯片从上面出来,我都不敢相信。” “成片率很低,但是用来验证一些技术完全足够。” “特种钢材,他们拥有单独的一个钢铁厂,还有技术团队,这个钢铁厂全程都在配合验证他们的技术猜想。” “那种航母钢,他们每天的出产量达到了恐怖的500吨,司成连续取了三天的样品,来这里之前,他的学生,已经在分析了。” “风洞,是真的!” “火箭相关技术,也是真的。” “卫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雷达技术,这些都是真的。” “他们报上来的那些技术,全都是真的。” “并且,他们的这些技术,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市场,正在接受市场的检验。” “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 王灿环顾四周,欲言又止,右手几次无力地抬起,然后又放了下去。 看到他这幅样子,郑兴国想说两句,但是话到嘴边,看着在场这几个前去调研的同僚,他又选择把话吞了回去。 没有完全吞下去。 这些话,就如鲠在喉,一直卡在他嘴边。 周围的人和他目光对视,一个个不复之前的泰然自若和骄傲,只有一声接着一声无力地叹息。 把这些看在眼里,郑兴国心中五味杂陈。 今天是2004年1月12号。 在一月份之前,他们都是各大研究所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个领着研究任务,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现在,虽然也是。 但现实告诉他们,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 他们攻不破的难点,被别人攻破了。 许久,他发出一声长叹,问道:“你还没告诉我,楼兰教授去哪里了。” 被问到镇院大佬,司成轻声回答道: “楼兰教授蹲在兰陵,说要趁着过年没人用风洞的时候,验算一些数据,就没回来。” “哎!” 又是一声长叹从郑兴国口中传出,他无力地挥挥手,对着在场的人说道: “大家辛苦了,各位都早点回去,安排好各位研究所里面的工作。” “早点回去过年吧!” 话音落下,无人动身,见状,他又一次挥手:“都回去吧。” 这一次,在场的其他人陆续转身离去,不多时,就只剩下郑兴国一个人。 他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打开电脑上的一个电子表格。 表格里,是2003年的评定项目。 但是分成了两列。 左边,是红色的一长溜,这一长溜的第一行,只有四个字。 莱茵钢铁。 右边,是两个字,其他。 鼠标向下挪动,是各自的项目,这些项目和前面莱茵钢铁的项目有对应,也有空白。 拉到最下面,看着航空航天集团报送的载人航天项目,他又想起了刚才王灿的话。 【他们的这些技术,大多数都已经进入市场,正在接受市场的检验。】 再看看后面那些刚突破的技术。 鼠标滚轮滑动,郑兴国又发出一声长叹,许久,他掏出手机,找到手机上标注为院长的号码,拨出: “院长,我觉得载人航天应该排到第二去。” “我没疯,就是我前两天说的事,不过电话里三两句话说不清楚,等你学术交流回来就知道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