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哈哈!” “哎,熊雄,你记不记得初中那时候有个老师在你语文试卷末尾的批注?”兰天竹笑眯眯地问。 熊雄脸一正,学着他们初中的那个语文老师平时的表情,严肃地道:“汝之不惠,甚矣!” “前几天我去菜市场帮着我妈拎菜篮子的时候还碰到过那老师呢,看上去老了很多。” “赶明儿大家有时间一起去拜访下初中的那几个老师吧,反正他们住得离这儿也不远。”焦远提议。 “行,连带着高中的也一起去一趟。咱们一年上头也估计就能回来这么一两次。” …… 这个年,过得还算顺利。 焦远、苏安、兰天竹都没能在家过完十五,初十一过就陆续离开了,焦妈在家又哭了几天,不止焦妈,苏安、兰天竹家也这样。 苏安他妈还跑过来拉着焦妈一起哭,“没回来的时候我就想啊盼啊,回来之后没几天又觉得闹腾,我还跟他说‘赶紧开学回学校去’,可现在他一走,我这心里啊……” 没说完的话,这两位妈妈都给哭过去了。 郑叹躲在门外不敢进去。生怕被拉着调节气氛。算了算,看焦远他们几个选择的路子,以后估计得继续往上读,或者出国。毕竟在很多领域。国外的确实要比较权威,国内的很多东西国际上并不认可。所以他们几个回楚华大学的几率很小,这样算来,接下来几年是不是每年都会发生这种孩子一离家几个妈妈就聚在一起哭的事情? 大概,习惯了会好些吧。 当然。科技的发展让相隔两地的人联络方便了许多,焦妈每周就跟焦远来个视频打个电话,时不时发个短信啥的,这比以前没电话的时代只能盼着慢悠悠的信件要好得多。 当再次迎来开学季,焦妈他们忙了起来,也就没那么多时间去感伤了。 郑叹遛弯遛到校外围围墙那边,拿了铅笔在墙上加了个记录“2011年2月28”。觉得这次的留言太单调,郑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大太阳,郑叹就在日期的后面画了个圈,圈的外面再加上几根“毛”。 中午郑叹在焦爸办公室吃的午饭。易辛现在每天来这边一起吃,焦爸现在主持一个大课题,易辛也参加了,有时候师徒两个还会就课题进展讨论许久,然后再将任务分配到带着的研究生手里。 “哎,焦老师,你说,我啥时候能混出头呢?”私下里跟焦教授一起的时候,易辛也随意很多。 焦爸抬头看了易辛一眼,道:“等他们不再叫你‘易师兄’的时候。” 因为易辛这人对人挺和气,也年轻,比很多研究生大不了几岁,所以现在院里很多人就跟着焦爸手下的研究生叫易辛为“易师兄”而不叫“易老师”,不过焦爸这么说也有道理,真正等易辛出头了,就算他人看着和气,也不会有学生敢这么随意地叫“师兄”。 谈到最近实验室的那几只小白鼠,易辛又想到了被严加看护的那只红毛鼠。 靠着这只红老鼠,支撑起了院里好几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至今依然被生科院的各位大牛当做宝贝供着,食物都是精心配制,吃不完的当天倒掉,取个血样都小心小心再小心,院里大牛们也不敢让年轻的学生上手,生怕他们跟对待小白鼠一样稍微大点力就将红毛鼠的颈椎给掐断了,不然院里的老师绝对会群体哭晕在生科院的厕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