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随着小尹的语音, 杨勐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三维模拟数据图 而浏览完这份数据图后,他也理解了金属圆球的运动方式, 这种圆球的运动方式很简单, 整个圆球内外分两层, 外层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以以不同的角度旋转, 而内层则在重力的影响下,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若是换做地球上如此结构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但罗斯128b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1.4倍, 在这种情况下被重力锁定保持垂直向下的状态更为轻松。 不过在重力锁定更容易的情况下, 金属圆球在b行星海洋中的上浮和下潜也更为困难, 所幸有着多孔海绵菌这样可以自然上浮和下潜的异星海洋生物, 金属圆球只要躲在其中, 也就避免了复杂的浮力问题,以及因为浮力问题而引申出的更为复杂的排水与进水控制系统。 “所以说金属圆球只能在多孔菌中移动,而无法离开多孔菌!” “是的!” 听到这种回答,再看向金属圆球的运动模型结构, 杨勐发现一开始想要将金属圆球直接推到那大型多孔海面菌内恐怕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 就算他发送再发送一些推进器装置和浮力装置, 让金属圆球离开多孔菌的庇护依旧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这里面不仅仅有浮力因为重力变化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星球的海洋环境远比地球要复杂, 在地球上, 因为洋流,温度导致的海水密度梯度变化,而出现的海中密度断崖,在人类的潜艇发展历史中,已经造成了无数全艇牺牲的悲剧, 而在这存在极寒极热的罗斯128b行星上,这种现象更明显,更复杂, 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测,才能保证金属圆球这样的大型空心结构的运动。 “若是这个金属圆球无法离开这个多孔菌, 那么也只能进入那大型多孔菌中,找那些处于活动状态的金属圆球了, 可若是这样做无异于打草惊蛇!” “接下来该怎么办?” 正在杨勐思索着接下来该制定什么方案时,一旁看了好一阵的小光,终于出声道: “我发现这个多孔菌似乎正在远离我们之前的目标!” “远离!” 小光的提醒顿时让杨勐想到了什么: “小尹,金属圆球是不是改变了多孔菌滤流的方向!” “正在分析中,请稍后……” “是的!根据分析结果, 金属圆球当前所停留的地方改变了多孔菌的自然滤流方向,使得多孔菌远离了目标!” 这样的回答让杨勐眼中一亮, “那么若是利用金属圆球再次改变滤流方向是不是可以让这个多孔菌接近那里?” “根据目前探测到孔洞进行分析, 这个方案可以实行, 您需要将金属圆球移动到这个位置!” 随着小尹的回答,一幅极为复杂通道图出现在了杨勐的面前, 而在这幅图上正闪烁着一个红点, 这个红点便是金属圆球要去的地方。 见此情形,杨勐暗道一声: “看来这多孔菌也是可以开的,多亏她能想到这种办法!” 在杨勐看来这种移动方式也只能是那位先驱航天员和她自己的人工智能搞出来的, 至于那些克隆人, 在如此奇怪的社会体系中, 他不太相信,在短短百年的时间那些克隆人便能到达这个程度。 …… 在决定好接下来的行动方案后, 杨勐也不在犹豫, 让小尹开始操作金属圆球,前往目标点。 不过在出发前, 杨勐还没有忘记,将压力舱外的开罐器给分离,并将压力舱的内门关好,外门重新密封。 毕竟一个光滑的圆球上, 出现一个异常突起, 在多孔菌的通道内长时间的移动,很有可能破坏整个球体装置的稳定。 当处理完探测器问题后, 随着压力舱缩回金属圆球,整个球体结构转动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