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便有应对采集生物样本的外置分析装置, 而这种装置,早在探测器离开飞船时,杨勐便已经准备好了。 此时飞船上的设备出舱口缓缓打开, 一个比一般探测器还要大一些的圆球,被机械臂缓缓的举在了太空中, 而在飞船的下方, 一个光点从夜半球的阴影中浮现, 这光点缓缓的向着飞船的方向移动,很快变成了探测器的模样。 几分钟后, 小尹的提示音在杨勐耳边响起: “已完成交汇对接,正在转移生物样本!” 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杨勐,来到一个操作台。, 只见操作台正中间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正是生物实验舱的景象, 随着一个个金属结构的安瓿瓶被转移到生物实验舱内, 在小尹的操作下,开始对里面的样本进行分析。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见杨勐一直盯着屏幕,一旁的小光闪烁着,对于那些人形生物体的状况,他似乎比杨勐还着急。 可惜,杨勐并没有时间回应小光, 他正与体内的小尹交流着分析数据, 在小光足足等了数分钟后,杨勐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心道一声: “果然有快速克隆的痕迹!” 一旁的小光,见杨勐的神情发生了变化,急忙追问道: “如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算是我的族人吧!” “那他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从送回的生物样本来看,并没有微生物肆虐的痕迹,可能大概单纯是因为寿命短吧!” “寿命短?” 对于杨勐的话,小光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但此时的杨勐也没有像小光的解释更多, 他对体内的小尹下达了某种指令, 这生物实验舱连带与之对接的探测器,被机械臂所释放,就像使用过一次性针管一样被丢掉。 而看着消失在夜半球的设备, 杨勐丝毫不觉得浪费。 …… 在确定了这个星球上的人,是用充满弊端的快速克隆技术产生的, 杨勐心中变的更为复杂, 这种技术弊端极大,被人类严厉禁止使用, 因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干细胞培养, 这种克隆人的寿命极短,身上的细胞也带有明显的痕迹,只需稍微经过基因测序便能发现其中的痕迹, 杨勐不知道, 那位先驱航天员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技术 是被动失控,还是主动选择, 他都不得而知,这就意味着他接下来,侵入的大型复合多孔菌结构时要格外的谨慎。 …… “现在需要准备的便是能源系统的恢复?” “从探测的结构上来看,其动力结构还算完整, 若是能恢复能源,便能进行一定的操控!” “可无法确定的是,金属圆球是如何影响多孔菌?并使移动……” 杨勐与小尹在一台超算前,模拟着接下来的侵入过程, 虽然已经确认要利用金属圆球进入她飞船所在的地方。 但要将想法变成实际的行动方案, 还需要落实许多问题。 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接近停放飞船的大型多孔菌。 “十二点时区距离十点时区实在是太远了,” “两个时区相隔的距离超过了3700公里, 面对海中复杂的洋流环境,想要操作金属圆球或者是多孔菌到达如此远的距离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小尹,有没有十点时区存在的多孔菌?” “有的!” “根据气动探测器,对无风带上浮多孔菌进行分布分析发现,十点时区的不同大小的多孔菌数量超过2400个!” “这么多!” 听到这样的回答杨勐并没有过多的惊讶, 毕竟一个时区的范围超过了1800公里, 在这样的区域这种密度的多孔菌只能用稀疏来形容, 当然这也是因为, 气动探测器视野有限,若是能探测更多的范围也许能发现更多的多孔菌。 “既然这个区域存在如此多的多孔菌,在目标点附近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到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靠近目标点的金属圆球中很有可能存在活着的克隆人。” 虽然杨勐很想接触到活着的克隆人, 看一看他们近百年的时间里产生了怎样的文化, 为何要跪拜一块石头, 它们的起源是什么,一开始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