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首演-《宋鼎》
第(3/3)页
剪彩仪式很快结束,贾旭带着吕妙晴与在门口候着的杜韵茹、王靖瑶、昌化军诸文武及其家眷、驻昌化各营中层武官、各建设项目负责人、各学堂山长、部分保甲长等等,共计两千多人,观看剧场的第一场戏《白毛女》的首演。
其实大家也不清楚贾旭为何大张旗鼓的要他们都来看一场杂戏,有的人就自然将这群贤毕至的场合又当成了交际的机会,一楼的观众席中窃窃私语的声音嗡嗡的越来越响,二楼的各贵宾包厢也迎来送往好不热闹,甚至不断有人敲到贾旭的包厢里来请安问好,让他不厌其烦,最后不得不派出亲兵楼上楼下地禁止喧哗走动,维持秩序。
吕妙晴一边看着两个开戏前暖场的小丫头在台上一应一合地用稚嫩的童声讲些小笑话,一边说他不近人情,她当年在临安的瓦子里看戏,比这里要乱哄哄得多,可一待正戏开场,她的目光立刻便被锁住,再也没从舞台上移开。
与寻常杂剧更重演员个人表演和唱腔、讲的都是耳熟能详帝王将相故事或辗转悱恻的深闺女子幽情、对环境道具多以各种简略的小物件隐喻不同,今天这场戏不仅对人员的服装、道具十分讲究,力求还原,还第一次采用了“幕布”的概念,舞台后方浅埋有轨道,一张张巨大的屏风上画着日月、山林、屋舍甚至千军万马,通过屏风的来回拖动,营造出各种各样的背景效果,给习惯于看两个人自顾自表演、更多关注台词唱腔的人们以巨大的视觉震撼。剧情十分贴近生活,看着就像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甚至亲历过的磨难,唱词也不是那些晦涩难懂的雅言,统统用的白话,很快地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
剧情整体节奏偏快,不会如其他杂剧那般在某一句唱词上冗长拖沓的炫技,而是平舒直意,快速推进,加之姜盼盼调教出来的乐队、唐安安亲自上阵的惊世舞技,无不紧紧地勾住了观众的目光,将他们的思绪不知不觉地带入戏中的世界。
很快台下的喧哗声就没有了,只剩下观众们随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推进,不禁一同发出的声声惊呼、欢笑、赞赏、惊叹和愤怒。
尤其是演到喜儿被官绅设计强娶受辱和蒙古兵破城劫掠的时候,许多观众感染于剧情,竟要冲上台去跟演员拼命,幸亏贾旭预先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舞台四周安排了士兵护卫,才没有出什么乱子。可演员也不得不好几次在台上中断演出,提醒大家这只是在演戏,多少影响了连贯性和观戏体验。
待到演至喜儿终于得救时,观众紧绷全场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了数十息方才停止。
《白毛女》的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观众们在持续一个时辰的演出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全体演员集体登场在舞台中央鞠躬致谢了许久,享受着人们一轮又一轮的赞叹。而关于《白毛女》的一切消息,则随之迅速地在城中发酵。故事的剧情走向、新奇的舞台效果、全女性的表演群体、时而磅礴时而悠扬的动听的配乐、主要角色优美的舞姿甚至演员的妆造,都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昌化城的大街小巷,让有关的话题迅速发酵。
而这也就是贾旭的目的。初五开业的首演之后,面向全体市民售票的演出要初七才开始,每天两场,每场两千张票。虽然提前一旬就放出了消息,也不过就卖出了数百张而已,主要是最远端也要数十文一位、近处要数百文的票价让穷惯了的昌化军百姓有些踌躇。不过随着首演的大获成功,未等至下午,售票处的门口就排成了长队,不到两个时辰,剩余的三千多张票就销售一空。
而第二天上午辰时末开始售卖初八的两场演出门票,有人卯时初就带着铺盖在售票处门口等待,就为了抢个购票的好位置。到了初七开演之前,广场上甚至出现了一群鬼鬼祟祟的人,四处拉住行人,神色诡异地问些什么问题,引起了在周围巡逻的巡捕营注意,上前抓住几人后才知道竟是加价卖黄牛票的,让次日看简报的贾旭摇头苦笑不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