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剧场-《宋鼎》
第(2/3)页
目前娱乐中心的主体剧场——时人更多地称之为“瓦子“,只是贾旭执意称之为剧院,别人也只好跟着改口——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的装潢。中心是一人高的宽阔舞台,舞台后方是更衣室,正前方是乐师演奏场地,四周则是半环状逐渐升高的观众席,因钢架构混凝土建筑在昌化城的普及,很多建筑都可以建的更复杂、更宏伟。观众席分为两层,一层为普通观众席,二楼则是专为贵宾设置的包厢。整个剧院可同时容纳近两千人观戏,与临安城中最大的剧院相比也已经不遑多让。
贾旭又跟崔鹏嘱咐了几句,便叫他自去忙自己的事,然后走到二楼,进入一个包厢。这时一直跟在贾旭身后未曾出声的戴着纱帘帽、穿着裹身披风的女子方才摘下帽子,随意地甩了甩自然舒展开的如瀑长发,露出一张惊世美颜,让原本昏暗的房间都变得闪亮了许多。
女子自然是姜盼盼,她上前几步,与贾旭并排站在包厢护栏前,用有如星辰般的眼眸从上俯瞰下方的舞台。
“怎么样?这里以后就是你的了。”贾旭对她说道。
“送给我么?”姜盼盼浅笑着问道。
“那当然不是,毕竟是军中公家的产业,我直接送人终究不好。我倒是无所谓,我真这么做了也没人敢找我的麻烦,但我担心会对你有不好的影响。”贾旭答道:“租给你,租金一天一文铜钱如何?”
姜盼盼翻了个好看的白眼,嗔道:“对我就这么没有信心?”
“那倒不是。就算对你没信心,我也得对我自己有信心啊。”贾旭笑着说道:“我给你的剧本,练得怎么样了?”
“练的自然是没问题,我只是对真正开演后会发生什么而感到有些担心。”姜盼盼答道。
贾旭没时间去搞科研,却有时间在后宅写剧本。吕妙晴问起,他解释说自己可不是玩物丧志。昌化军两三年间飞速发展、人口爆发式增长,从贾旭初到时的两三万人到如今算上刚刚控制的吉阳军,已经有将近二十万人口,而且成分来源十分复杂。有在本地已流传百年的历代罪臣贬黜流徙的后代,有因连坐外戚、宦官势力被新近清洗发配过来的各级官绅,有自四川、荆湖、两淮招徕的流民,有自黎母山中走出的黎民,甚至还有从安南国劫掠过来、如今纷纷配给昌化军各户做妾的安南女子。
这些出身迥异的人们,操着各自晦涩不通的方言,有大相径庭的生活习惯、高低不等的社会地位、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因为各不相同的理由自天南海北汇聚于昌化军。虽然现在昌化军保持着快速的发展,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故而表面上看起来凝聚力还不错,却也只是将因内部成分过于繁杂而衍生的各种小问题暂时的掩盖在表面之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昌化军在哪里稍有挫折,这些问题很容易一齐爆发出来。故而未雨绸缪地统一昌化军治下民众的思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若论思想统一,那儒家自然是当仁不让、功效拔群,这也是贾旭与大多数穿越者不同、在创办的学校中依然教授儒学的原因。作为当世之人普遍接受的思想,若是将其猝然否定,以贾旭这种成分复杂的草台班子,可承受不住思想崩溃后的混乱和迷茫。
但是仅有儒家却也远远不够,毕竟贾旭想要的可不仅仅是士绅阶层的支持,他治下稍有些势力的士绅也早都被他拔光了。他想要的是全民的支持,或者说,将全民的思想统一到一个目标上去,而他作为推动目标实现的操盘手,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全民的拥护和支持。
那么如何才能将全民的思想统一到一个目标之上呢?天天扒着他们的耳朵说教是没用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给他们编织一个感同身受、仿佛触手可及的迷梦,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