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简单-《宋鼎》
第(1/3)页
正如贾旭所说,三名头领被押到寨门口砍了脑袋,寨子里的峒丁投降的依然很干脆,没有丝毫的抵抗。贾旭的方法倒也很简单——在寨门口煮上一锅锅米粥,放下武器投降的就过来领一碗粥喝,不投降,那就继续饿着。
之所以只给一碗粥,倒不是舍不得米粮,主要是人久饿之后最忌暴饮暴食,先拿粥暖暖胃。
“这些人就交给你们了,回头都扔到铁矿上去干活儿,表现好了就吸纳到你们番茂里面来,以后算你们德旺州的子民。”贾旭对身旁的王靖瑶说道。
王仲文离寨北上进京,要组织德旺寨子中的黎民配合自己的谋划,自然要王靖瑶出面。符士卿派人提前四天埋伏到德旺寨子以南,哪知贾旭从城中越来越多的黎民出入判断事变将近,半个月前就带着神火营从昌化城东的军营出发,也没有乘坐轨道,而是在野外急行军,避过符士卿安排的耳目,提前八天就已经埋伏在德旺北部的山林之中。
王靖瑶进入寨中,说服大家配合贾旭的谋划,并承诺所有损失昌化军都会赔偿。德旺这一年多来在与昌化军的交往中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每一户都获益颇丰,再加上双方实实在在的姻亲关系和王靖瑶的劝说,最终寨中留守的几个亩头(长老)一致同意,将寨中老幼自密道撤离,青壮则伏于山脊之上,助贾旭围剿叛军。
符士卿攻山时,王靖瑶也在山脊之上指挥寨民奋勇抗敌,娇小的身躯英姿飒爽,而如今回到贾旭身边,重又变得小鸟依人。
贾旭带着她在寨内巡视了一圈,怜爱地抚着她的小脸说道:“这次寨中损失颇大,不少房屋都被捣毁,真是给咱们德旺的寨民们添麻烦了。之后寨子的重建,就由我们昌化军负责,给大家用混凝土建小楼如何?”
“不用的。”王靖瑶轻声说道:“大家还是更喜欢住在竹房里,这是我们黎民千百年来的传统。建房的竹子取自山林,也没有很贵,这一年多来我们多受昌化军照顾,有所报答也是应该的。”
“寨民们帮了我这么大的忙,我有所报答也是应该的啊!”贾旭说道:“不如这样,我原本亦准备在石碌设县,到时便在石碌县中,为寨民建设房屋——自然要比流民安置房要大得多。到时寨民城里有房,寨里也有房,轨道接通后,一两个时辰便到。那时候无论想住在城里还是寨子里,都随大家的意。”
王靖瑶抬头看着贾旭,依旧一副乖巧听话的样子,轻声说着:“都可以,听你的。”仿佛前几日在山脊上呼喝着带领寨民向下丢石头、射箭的不是她。
贾旭要在石碌给寨民建房子,固然是有报答的含义在,除此之外,还是希望以德旺为例,潜移默化地转变岛上黎民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多地融入汉民的生活,弥合双方的差异。也只有做到这点,贾旭才能彻底安心的将琼州岛作为自己的根基,与此相比,区区几千套房子并不算什么。但看王靖瑶的反应,贾旭知道自己还是太心急了,黎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不是自己短短一年多的恩惠就能改变的,还是要慢慢来。
更何况,如果黎民不愿意主动配合,他也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可选了。
贾旭在石碌和德旺之间待了半个月,除了帮德旺的寨民重建家园之外,也帮着他们处理新抓的七千多战俘,他们毫无疑问是要遵循昌化军对抓获黎民的惯例,先在石碌干一段时间的矿工,表现好的再被德旺番茂吸收。由于矿上的苦工越来越多,已经过万,为了方便德旺能够以一己之力保持镇压之势,而不需要贾旭牵扯过多的精力在此,昌化军在这段时间还为德旺番茂培训了一百名投弹手,配以手雷。这东西的威力寨民们在前些日子的围寨之战中是见识过的,只是当时是由宋军操作,如今他们也有了这般利器,加上全套宋军的武器铠甲、历次配合贾旭行动从而吸收的其他番茂青壮,如今的德旺番茂毫无疑问是黎母山中一等一的大黎峒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