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操法-《宋鼎》
            
            
            
                
    第(2/3)页
    “第三轮,瞄准!”
    “开火!”
    “更换!”
    “第四轮……”
    贾旭不断的下令,阵中第一排的五十名士兵除了偶尔回身帮着将碰倒的架子重新支起来外,始终蹲在那里,目视前方一动不动;第二排的士兵的任务是不停地瞄准、射击,然后将手中的步枪与后方的士兵进行交换;而第三排的士兵则专司装填。
    整个队伍颇为井然有序,同时也手忙脚乱。说井然有序是每一排都只有自己固定做的动作,相互之间又有着衔接配合。说手忙脚乱是因为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射击,整个阵列的节奏逐渐变得混乱。第一排的士兵还好些,蹲得一直很稳,第二排因为燧石击发的发火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有一次开火成功的,有连续扣动扳机三次五次也不成功的,故而开火的声音也逐渐变得稀稀拉拉。
    最乱则是第三排,装填的速度有快有慢,还有卡栓几下都掰不开的、半天都扣不上的、定装弹药没拿住掉地上的、被硝烟熏了眼睛看不清的,一旦因为一点小事情耽搁了一下,就会变得愈加着急,可越急反而越乱。装填速度的不一也会传导到第二排,导致齐射的节奏也越来越乱。
    最终,在贾旭数到第十二轮时,不得不停了下来。此时的射击节奏已经乱得一塌糊涂,完全不能称之为齐射了。
    贾旭走到队列中间,对刚才出现问题的人一一地指导着。而在一旁围观的昌化军诸将则纷纷离开座位,跑到了百步外挂着铁甲的木架处,看着步人甲上还闪着簇新的光,却已被射得满是破洞、千疮百孔。
    姜才、王文军、吕师宪,包括一起来看热闹的吕妙晴都是瞠目结舌,只有张世杰一副毫不在意、见过世面的模样——其实他前几天已经被吓过了。而金鸿超则在一旁满脸自傲,仿佛在说“怎么样,我厉害吧。”
    贾旭完成了给士兵们的总结,叫他们检查装备后原地休息,然后也走了过来,结果被激动的诸将围在了中间。
    “大人,这就是传说中的‘步枪’么?”
    “大人,这新式武器好生厉害!百步之外射步人甲竟如穿草纸!”
    “大人,这步枪还有多少?给我的营也搞个几百支吧!”
    贾旭示意他们稍安勿躁,然后与众人回到校场一侧的座位上,拿起茶水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孃地,嗓子都喊哑了。稍加平复之后,方才开口问道:“你们觉得如何?”
    吕师宪少年人心性,见到这新奇而又威力巨大的武器,颇为兴奋地说道:“简直太强了!我大宋边军要是都有此武器,哪还需要惧怕什么蒙古鞑子?”
    姜才和王文军毕竟沉稳了很多,已经从最开始的震惊中走了出来,开始认真思考利弊。王文军刚刚正式接手吕妙晴交给他的私兵营不长时间,整肃军纪的同时自己也在恶补各种指挥知识,生怕哪里露了怯被这些老兵油子笑话、镇不住场,给贾旭丢人,最近每天捧着《武经总要》认真研读,此刻也是颇有心得,他首先说道:“此新式武器胜在威力确实巨大,纵是蒙古的重骑兵,百步距离上怕也挡不住一击,但是与强弩相较,也只能是五五开。主要是两点:一是射程还是要比强弩稍近一些,二是射速较慢,我刚才大致估算了一下,要八至十息(一息2至3秒,这里按3秒算),步枪击发两次的时间,蹶张弩可射三次。故而两相比较起来,还难说谁优谁劣。”
    而一旁的姜才,之前常年在宋蒙前线,对蒙古骑兵再是熟悉不过,他略一思索,接着王文军说道:“若是对上骑兵突击,敌自百步外开始冲锋,冲至面前时大概只够击发两轮,至多三轮。如果敌不计伤亡地强行突击,被冲到近前,怕是难办。”
    作为相对独特地位的体现,前几日张世杰便早于其他将领观看了新式操法的演练,当时也被吓了一跳,冷静下来后与贾旭对战法利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而此刻的他仿佛完事了然,替贾旭向大家介绍着:“你们说的都没错,目前这款步枪的射程还不够远,只略优于骑弓、却稍逊于步弩,故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与敌对射的问题,所以第一排专司防御,第三排专司装填,都是一时的应急之策。而实际上,还有一款更新式的步枪,射程威力要以此翻倍,待那时三排依次轮射,谁人可挡?”
    一听还有射程威力翻倍的神物,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贾旭。
    “有确实是有,只是产量太低,一个月出不了一两支。”贾旭摇头道:“什么时候能大规模装备,就得看金鸿超的了。”说完还眼巴巴地看了金鸿超一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