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58:云层探索3-《远境迷踪》
第(2/3)页
“这些秃鹫具有群体战术意识,”炳争在应对多方向攻击时分析道。“它们不是简单的野兽,而是具有智慧的捕食者。”
升鳌也取出了自己的能量武器,与炳争并肩作战。他瞄准了一只正在侧翼攻击的秃鹫,能量束击中了秃鹫的头部。
秃鹫的头部虽然受到了攻击,但它的反应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
秃鹫迅速改变了攻击角度,它的巨大翅膀扇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气流。这种气流不仅影响了队伍的飞行稳定性,还进一步干扰了飘元素的运作。
在高空环境中进行战斗是一项极其困难的挑战。不仅要应对秃鹫的直接攻击,还要维持自身的飞行稳定性,同时还要克服声波和气流的干扰。
“队形调整,采用环形防御!”炳争下达了新的战术指令。“中央的技术人员负责维持设备稳定,外围的战斗人员负责火力支援。”
队伍迅速调整了阵型,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防御圈。这种阵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技术人员,同时确保火力的有效输出。
“能量枪的功率需要调整,”炳争在持续的战斗中发现了武器的问题。“高空环境的能量密度影响了武器的效果。”
升鳌立即开始调整能量枪的输出参数,增加了功率密度。调整后的能量束威力明显增强,颜色也从蓝色变成了白色。
“改进后的能量束效果更好,”炳争用调整后的武器再次攻击,这次能量束穿透了秃鹫的羽毛防护,造成了明显的伤害。
受伤的秃鹫发出了痛苦的叫声,但它的同伴们变得更加愤怒。攻击的强度和频率都明显增加了。
“它们在为同伴报仇,”顾纫在躲避攻击的同时分析着秃鹫的行为。“这种复仇心理证明了它们的智慧程度。”
战斗进入了更加激烈的阶段。秃鹫们不再单独攻击,而是开始采用更加复杂的战术配合。有些秃鹫负责正面攻击,有些秃鹫负责侧翼包抄,还有些秃鹫专门负责声波干扰。
为了应对秃鹫的群体战术,炳争开始调整队伍的作战方式。他将队伍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付一只秃鹫。
“集中火力,各小组分别对付目标,”炳争的指挥简洁而有效。“不要让它们有机会进行有效的战术配合。”
这种策略很快显示出了效果。当秃鹫们无法进行有效配合时,它们的攻击威力明显下降。
“第三小组成功击退了一只秃鹫,”负责火力支援的队员报告战果。“它正在向云层深处撤退。”
但秃鹫的撤退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剩余的秃鹫变得更加谨慎,它们开始采用游击战术,利用云层的掩护进行突然袭击。
“它们改变了战术,”炳争观察着秃鹫的新战术。“现在它们更加重视隐蔽性和突然性。”
这种变化让战斗变得更加困难。秃鹫会从云层中突然出现,进行快速攻击,然后迅速消失在云层中。
“我们需要预判它们的攻击路径,”升鳌在分析秃鹫的行为模式时说道。“它们的攻击虽然具有突然性,但仍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经过仔细观察,升鳌发现秃鹫的攻击路径与飘元素的流动方向有关。它们利用飘元素的流动来增强自己的攻击速度和隐蔽性。
“瞄准飘元素流动的节点,”升鳌向其他队员指示道。“那些地方是秃鹫最可能出现的位置。”
这个策略很快得到了验证。当队员们开始预判攻击路径时,成功拦截了几次秃鹫的突然袭击。
“命中率明显提高,”炳争对这种预判战术的效果很满意。“我们正在适应这种高空战斗环境。”
但秃鹫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当它们发现自己的攻击路径被预判时,立即改变了战术,开始采用更加复杂的攻击路径。
“这些秃鹫的适应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顾纫在观察秃鹫的行为变化时说道。“它们能够快速学习和调整战术。”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双方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水平。秃鹫展现了它们在高空环境中的天然优势,而探索队伍则展现了技术装备和团队配合的优势。
“我们的能量储备开始下降,”队员报告了一个重要问题。“长时间的高强度战斗消耗了大量能量。”
这个问题让炳争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长时间的消耗战对探索队伍不利,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寻找秃鹫的弱点,”炳争在分析形势时说道。“不能继续这样消耗下去。”
升鳌在战斗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个重要细节。秃鹫在进行声波攻击时,它们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它们的声波攻击是双刃剑,”升鳌分析着这个发现。“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
第(2/3)页